98 手太陽小腸經-腕骨

六、手太陽小腸經

3、腕骨:

【出處】:

  出自《靈樞.本輸》: “過于腕骨。”

【取穴】:

  在手掌尺側,當第五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,

  赤白肉蹟,微握拳,掌心向前,在第五指尺側後下方取穴。

1)功效:

《淘中醫網》:生發小腸經氣。

《A+醫學百科》《百度百科》:能清小腸熱,兼有退黃之效。

《醫學百科》:

  腕骨有疏太陽經邪,清小腸濕熱做用。腕骨有增液止渴,

  利膽退黃作用。腕骨有趨去濕退黃,增液止渴作用。

《醫砭+經穴庫》:疏太陽經邪,清小腸濕熱。

2)主治:

  古典:

  熱病汗不,頭痛,頸項強急,頰腫引耳,喉痺,鼻塞,鼻衄,

  嘔吐,消渴,脅痛,黃疸,指攣臂痛,腕痛無力,耳鳴,目翳,

  口噤,腰背,肘屈不可伸,涕出,狂,五指不可屈伸,

  心與小腸火盛,煩悶。

2)主治:

  古典:

  熱病汗不,頭痛,頸項強急,頰腫引耳,喉痺,鼻塞,鼻衄,

  嘔吐,消渴,脅痛,黃疸,指攣臂痛,腕痛無力,耳鳴,目翳,

  口噤,腰背,肘屈不可伸,涕出,狂,五指不可屈伸,

  心與小腸火盛,煩悶。

  現代:

  膽囊炎,肘腕及指官節炎,糖尿病,胃炎。

  配穴:

  五指不可屈伸:腕骨配中渚。

  肩臂痛:腕骨配天宗。

  頸項腫,寒熱:腕骨配陽谷。

  脾虛黃疸:腕骨配後溪。

  糖尿病:腕骨,配胰俞,脾俞,足三里。

《A+醫學百科》《中醫閱讀往網》《台灣WiKi》:

  頭項強痛,耳鳴,目翳,黃疸,熱病,瘧疾,指挛腕痛。

《醫學百科》:

  頭痛,項強,耳鳴耳聾,目翳,角膜白斑,指孿臂痛,目流冷淚,

  熱病汗不出,瘧疾,脅痛,寒熱,黃疸,感冒,耳鳴,指痛, 腕,肘臂,

  肩孿痛,糖尿病,胃炎,膽囊炎,經精神分裂,骨神經痛,腕關節攣痛,

  五癇,狂症,口噤,鼻塞,鼻衄,喉痺,半身不遂,頸項頷腫,

  肘臂不能屈伸,手腕痛,口腔炎,嘔吐,胸膜炎肘指關節炎。

3)現代常用於治療:

  感冒,頭痛,口腔炎,角膜白斑,耳鳴,糖尿病,膽囊炎,腕、肘、指關節炎。

4)臨床應用:

  陳氏(1993)用腕、京骨二穴治腦血管病後遺症,腦梗塞的療效優於止血。痙攣性癱疾優於馳緩性癱瘓。

  孫氏(1993)取腕骨治療腰扭傷320例,癒200例,好轉120例。

5)現代研究:

  腕骨穴可使降結腸下部蠕動增強,並有便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