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1 足太陰脾經-血海
四、足太陰脾經:
7、血海:
【出處】:
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: “婦人漏下,若血閉不通,逆氣脹,血海主之。”
【取穴】:
屈膝,在大腿內側,臏內側端上2寸,
當股四頭肌內側。正坐屈膝,于髌骨上于上2寸,
當股內側肌突起中點處取穴。
1)功效:
《百度百科》:化血為氣,運化脾血。
血海穴具有袪風清熱,調和氣血作用。
《醫砭-經穴庫》:調血清血,宣通下焦。
2)主治:
《醫砭-經穴庫》:
古典:
月經不調,久閉,血崩,漏下惡宿,兩腿內側生瘡癢痛,
或紅腫有膿,逆氣腹脹,腎臟風,陰瘡,五淋。
現代:
功能性子宮出血,蕁麻疹,濕疹,皮膚搔癢,貧血。
配穴:
月經不調:血海配帶脈。
膝關節炎:血海配足三里,梁丘,陰陵泉。
3)現代常用:
血海穴用於治療:
月經不調,功能性子宮出血,子宮內膜炎,睪丸炎,濕疹,
蕁麻疹,皮膚騷癢症,神經皮炎,貧血,下肢潰瘍,膝關節炎。
4)臨床應用:
邱氏(1985)取血海穴治療大出血效果良好,102例。
林氏(1987)取血海、足三里、陰陵泉、三陰交治療臁瘡40例。
戴氏(1989)取血海, 配曲池,合谷治上半身癢,下半身癢,配足三里,陰陵泉,三陰交,共30例,癒19例,好轉9例。
謝氏(1990)取血海配風池,曲池,合谷治療騷癢症。
5)現代研究:
血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。
本穴配三陰交,膈俞,對原發性血小板紫癜,連續治療三月後血小板明顯增加。
血海可興奮下丘腦-垂体系統生成素分泌增加,促使黃体素,孕酮分泌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