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 足里陽明胃經-內庭

三、足里陽明胃經:

5、內庭:

【出處】:

  出自《靈樞.本輸》: “溜于內庭。”

【取穴】:

  在足背,第2蹠趾關節前方,當2、3趾縫間的紋頭處,正坐垂足或仰臥取穴。

1)功用:

《黃帝內經_靈樞》:有清胃火,理氣止痛。

  有和胃降逆,通腸化滯,清熱寧神作用。

  有清胃腸濕熱,理氣鎮痛之功。

  內庭是足三里的滎穴,具有清經熱,降胃火的作用。

《醫砭-經穴庫》:清胃熱,化積滯。

2)主治:

  牙痛,咽喉痛,鼻出血,口臭,胃酸便秘,青春痘。

《醫砭-經穴庫》:

  古典:

  齒通,鼻衄,口歪,口臭,胃熱上充,喉痺,腹脹滿,腸疝痛,

  泄瀉,赤白痢,便秘,足背腫痛,發熱,煩躁,嘈雜,食不化,

  脛痛不可屈伸,瘧,不嗜食,惡食,小便出血,小腹痞滿,

  寒瘧面腫,腸鳴,癮疹,耳鳴。

  現代:

  牙痛,三叉神經痛,急慢性腸炎,腸疝痛,腳氣。

《中醫閱讀網》:

  咽喉腫痛,口歪,鼻衄,胃病吐酸,腹脹,泄瀉,痢疾,便秘,熱病,足背腫痛。

《醫學百科》:

  齒痛,咽喉腫痛,鼻衄等。熱病,吐酸腹瀉,痢疾,便秘等。足背腫痛,跖趾關節痛。

《台灣WEiki》: 鼻衄,牙痛,咽喉腫痛,腹脹,熱病,多夢,癲狂。

3)現代常用於治療:

  牙痛,牙齦炎,三叉神經痛,扁桃体炎,胃痙攣,急慢性胃腸炎。

 *上牙痛:取內庭。

4)臨床應用:

  閏氏(1992)針內庭治療小兒吐乳12例。

5)現代研究:

  針刺內庭對腸運動有一定的調節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