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2 任脈 - 下脘
【出處】出自《靈樞.四時氣》: “飲食不下,膈塞不通,邪在胃脘。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,在上脘則散而去之。”
【取穴】在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2寸。仰臥為,于胸劍聯合與臍中連線的下1/4與3/4的交點處取穴。
1、功用: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和胃健脾,消積化滯。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》:溫胃散寒,理氣散結。
《穴位密碼網》《互動百科》:疏導水濕。
《醫學百科》:堅脾和胃,消積化滯。
2、主治: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胃脘痛,呃逆,嘔吐,不欲食,食谷不化,腸鳴,泄瀉,小便黃赤。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》:
消化系統病症:胃脘寒痛,腹脹,腹痛,嘔吐,呃逆,不嗜食,食谷不化,入腹還出,腸鳴,泄瀉。
泌尿系統病症:小便赤。
《互動百科》:腹痛,腹脹,泄瀉,嘔吐,食谷不化,痞塊。
《壹讀網》:腹堅硬脹,食谷不化,痞塊連臍上,食飲不化,入腹還出,呃逆,泄瀉,虛腫,日漸消瘦等。
《中醫百科》:腹痛,腹脹,腹泄,嘔吐,完谷不化,小兒甘積。
《醫學百科》:腹堅硬脹,食谷不化,痞塊連臍上,嘔逆,泄瀉,虛腫,日漸消瘦,胃炎,胃潰瘍,胃痙攣,胃括張,腸炎。
《醫砭-經穴庫》:
古典:飲食不下,膈塞不通,飲食不化,嘔吐呃逆,腹堅硬,腹痛,胃脹,便秘,虛腫,小便赤。
現代:消化不良,消化性潰瘍,胃下垂,胃扭轉,急性持腸梗阻,痢疾。
配穴:飲食不化,入腹還出: 下脘,三里。
腸鳴:下脘,陷谷。
3、現代常於治療: 消化不良,胃痙攣,噴門痙攣,胃炎, 胃下垂。
4、臨床應用:本穴臨床多用於治療胃腸疾病,且多配伍運用。
徐氏(1990)治療慢性胃病採用下脘透上脘,胃俞透脾俞,埋羊腸線,結果癒,84例,顯效24例。
崔氏(1987)針刺中脘,胃俞,足三里治療胃下垂55例,癒54例,無效1例。
5、現代研究:
針刺下脘穴對胃腸功能有調整作用,可促進胃,十二指腸潰瘍癒合,使胃的總酸度正常化。
針刺下脘穴還可提高機体免疫力 ,對痢疾桿菌攜帶者灸下脘,神闕等,使糞便細菌培養轉陰天數縮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