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6 足厥陰肝經 - 行間

【出處】出自《靈樞.本輸》: “溜于行間。”

【取穴】在足北背部,當第一、二趾間,趾蹼于的后方赤白肉際。正坐或仰臥位,于足背一、二趾縫間凹陷取穴。

1、功效:
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回陽救逆,調經止淋。
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》:清肝涼血,利下焦,熄風活絡。

《醫砭-經穴庫》《台灣Wiki》:清肝明目,熄風鎮驚。

《醫學百科》:清肝瀉熱,涼血安神,熄風活絡。行間穴有清肝瀉熱,舒利胸脅的做作用。

《中醫閱讀網》:生風化火。

2、主治:

《A+醫學百科》:宿醉不適,眼部疾病,腿抽筋,夜尿症,肝贓疾病,肋間神經痛,月經過多,粘膜炎等。

現代常用於治療:高血壓,清光眼,結膜炎,睪丸炎,功能性子宮出血,肋間神經痛。

《醫學百科》:

頭痛目眩,雀目內障,目赤腫痛,迎風流淚,疝氣,莖中痛,月經不調,崩漏帶下,癥瘕積聚,遺精白濁,遺尿,癃閉,闕症,善驚,癲疾,中風,急慢驚風,闕心痛,咳逆,嘔吐,胸脅痛,少腹痛,手足拘急,四肢厥冷,腳氣紅腫,消渴,便秘,身熱,喉痺,口眼喎斜等。

現代又用於治療: 神經性頭痛,高血壓,青光眼,肋間神經痛,睪丸炎,腸疝痛,消化不良,糖尿病。

《中醫閱讀網》:

月經過多,閉經,痛經,白帶,陰中痛,遺尿,淋`疾,疝氣,頭痛,眩暈,目赤腫痛,青盲,中風,癲癇,失眠,口喎,膝腫,下肢內側痛,足跗腫痛。宿醉不適,眼部疾病,腿抽筋,夜尿症,肝臟疾病,腹氣上逆,肋間神經痛。

《醫砭-經穴庫》:

古典:脅痛,腹痛,頭暈,幕眩,癲癇,不眠,口歪,咽喉氣梗,咳逆,喉痺,疝痛,小便不利,莖中痛,遺溺癃閉,消渴,嗜飲,目赤腫痛,嘔逆,嘔血,洞泄,腹痛,心下滿,胸背痛,肝病,脅下苦滿,小腹脹,月經不調,崩漏,帶下,小兒重舌,急慢驚風,膝腫腰痛`,足趾腫痛。

現代:高血壓,視力減退,結膜炎,,青光眼,扁桃體炎,面肌痙攣,肋間神經痛,功能性子宮出血,睪丸炎,乳腺增生。
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

月經過多,閉經,通經,白帶,白濁,陰痛,莖痛,中風,類中風,癲癇,鬱症,癔病,失眠,小兒驚風,口喎,頭痛,眩暈,善怒,咳嗽,心痛,喉痺,胸脅滿痛,胸痛引背,胃脘痛,呃逆,嘔血,咽乾,腹脹,疝氣,小腹痛,眼紅腫,多淚,小兒重舌,消渴,腰痛不可俯仰,膝部紅腫疼痛,乾濕腳氣,膝部紅腫疼痛,乾濕腳氣,趾縫腫爛,疔瘡,乳癰。

癲癇:行間配絡卻。
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》:

生殖系統病症:月經過多,閉經,痛經,白帶,白濁,陰中痛,陰莖痛。

泌尿系統病症:遺尿,淋疾,疝痛。

消化系統病症:胃脘,痛呃逆,嘔血,咽乾,腹痛。

運動系統病症:腰痛不可俯仰,膝部虹滃疼痛,乾濕腳氣,趾縫腫爛。

呼吸系統病症:咳嗽,虛勞,喉痺。

心血管系統病症:胸背痛,胸脅痛,心痛。

外科病症:疔瘡,乳癰。

其它病症:疝氣,小腹痛,眼紅腫,多淚,小兒重舌,消渴。

3、現代常用於治療:

功能性子宮出血,,痛經,睪丸炎,小兒驚風,神經衰弱,精神分裂症,癲癇,病,神經症,失眠,腦血管意外,心繳痛,胃炎,腸炎,膀胱炎,遺尿,尿瀦留,牙痛,牙齦炎,膝關節炎,趾關節炎,消化不良,便秘。

4、臨床應用:

梁氏(1987)取行間,隱白,太衝,三陰交等穴治療痛經106例,癒30例,顯效39例。

程氏(1984)取行間治療鼻衄30例,左病取右,右病取左,顯效24例,有效5例。

5、現代研究:

針刺行間穴可降低青光眼患眼的眼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