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0 足少陽膽經 - 足竅陰
【出處】出自《靈樞.本輸》: “膽出于竅陰”為與奔經頭部竅陰相別<《勝濟總錄》則名足竅陰。
【取穴】在第四趾外側,距趾甲根角0.1寸。 正坐垂足`或仰臥位,行第指爪甲外側緣與底部個作一線,兩線交點處取穴。
1、功效: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清熱解鬱,通經活絡。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》:清頭明目,泄熱利脅。
《醫砭-經穴庫》:泄熱,力脅,通竅。
《醫學百科》:疏肝解鬱,通經活絡。
《小紅提養生網》:溝通內外經脈氣血。
2、主治: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
偏頭痛,目眩,目赤腫痛,耳鳴,耳聾,舌強,失眠,多夢,夢魔,咳嗽,哮喘,月經不調,癰疽,胸脅痛,足跗腫痛,轉筋,熱病心煩,手足熱等。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》:
五官科病症:目眩,目赤腫痛,耳鳴,耳聾,喉痺,舌強。
神經系統病症:失眠,多夢,夢魔。
呼吸系統病症:咳嗽,哮喘。
婦科病症:月經不調。
外科病症:癰疽。
其它病症:偏頭痛,胸脅痛,足跗腫痛,轉筋,熱病心煩,手足熱等。
《老玩童痞客邦Pixnet》:頭痛,心煩,脅痛,咳逆不得息,手足熱,腦貧血,咽喉腫痛,失眠,多夢。熱病,肘不可舉,卒聾不聞人聲。
《醫學百科》:
足竅陰穴:主治頭、五官、胸脅等疾患:如頭痛,眩暈,目痛,耳鳴,耳聾,喉痺,口干,舌強,舌本出血,熱病脅痛,咳逆,煩心,夢魔,手足轉筋,肘不得舉,癰疽。
現代又多用於治療:肋間神經痛,高血壓,胸膜痛,乳腺炎等。
《醫砭-經穴庫》:
古典:脅痛不得息,咳而汗不出,手足闕冷,煩熱,轉筋,頭痛,喉痺,舌卷干,耳鳴,耳聾,癰疽,膽寒不得臥,肘臂不舉。
現代:膽道蛔蟲症。
手足心熱:足竅陰配大陵。
3、現代常用於治療:神經性頭痛,高血壓,神經衰弱,結膜炎,耳聾,耳鳴,肋間神經痛,哮喘,胸膜炎,腦血管病後遺症,踝關節腫痛。
4、現代研究:針刺足竅陰,可使主觀色覺改變,眼底視網膜顳側反光增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