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2 手少陽三焦經 - 支溝
【出處】出自《靈樞.本輸》: “行于支溝。”
【取穴】在前臂背側,當陽池與肘尖連線上,腕背橫紋上3寸,尺骨與橈骨之間。伸臂復掌,于腕背橫紋中直上3寸,尺.橈兩骨之間,與間使相對處取穴。
1、功效: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 理氣清熱,降逆通便。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 》:清三焦,降逆火,痛腑氣。
《穴位密碼網》:清熱理氣,降逆通便。
《醫砭-經穴庫》:清熱,通下,利胸脅。
2、主治:
《醫砭-經穴庫》 :
古典:
熱痛,嘔兔,便秘,浮腫,心痛,目痛,咽腫,耳鳴,耳聾,口噤,暴喑,肩臂酸痛,腋脅急痛,項不可顧,肘臂痛,指攣,手指麻木,產後血暈。
現代:
胸膜炎,肋間神經痛,心絞痛,產後乳少,帶狀泡疹,急性膽囊炎。
配穴:
心痛如椎刺:支溝,太溪,然股。
胸協痛:支溝(左瀉右,右瀉左),委中(出血)。
嘔吐:天樞,支溝。
大便閉結:支溝,足三里。
乳汁分泌不足:膻中,乳根,支溝,足三里。
肋間神經痛:支溝,陽陵泉。
《壹讀網站》:支溝穴能緩解便秘。
《亞太中醫藥網》:治便秘要穴:-支溝。
《穴位密碼網》:
大便秘結:支溝,照海。
習貫性便秘:支溝,足三里,大橫透天樞。
肋間神經痛:獨取支溝。
乳汁不足:支溝,足三里,膻中,乳根。
手指震顫:支溝,陽池,八邪。
《郭長青等-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
暴音,耳聾,耳鳴,目赤,目痛,咽喉腫痛,咳嗽,心痛,脅痛,胸膈煩熱,便秘,嘔吐,泄瀉,經閉,產後血省人事,肩臂腰背酸痛,項不得回顧,腋腫,四肢浮腫,痂疥。
《揚三甲等針灸腧穴學 》:
五官科病症:暴音,耳聾,耳鳴,目赤,目痛,咽腫。
消化系統病症:便秘,嘔吐,泄瀉。
婦科病症:經閉,產後血暈不省人事。
其它病症:脅痛,肩臂腰背酸痛,項不得回顧,腋腫,熱病,胸膈煩悶,四肢浮腫,逆氣,咳嗽,卒心痛,面熱,痂疥等。
偏頭痛:取支溝配外關。
3、現代常用於治療:
習慣性便秘,肋間神經痛,胸膜炎,肺炎,心繳痛, 心肌炎產後乳汁分泌不足,丹毒,上肢癱瘓,急性舌骨肌麻痺,肩背軟 組織疾病,急性腰扭傷等。
4、臨床應用:
吳氏(1991)取支溝,內關穴治療肋間神經痛46例,療效滿意。
張氏(1988)取支溝治療胁痛18例,16例癒,有效2例。
安氏(1986)取支溝治療急性腰扭傷20例,效果立竿見影。
張氏(1980)支溝治療便秘的臨床應用:實秘加天樞穴、熱秘加豐隆、血虛便加照海、氣虛便秘配足三里、虛寒便秘配氣海、,配陽陵治鬱症。
5、現代研究:支溝,足三里,三陰交等穴留針30分鐘,可使孕婦子宮收縮增強;對胸腔手術有鎮痛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