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7 足少陰腎經 – 太溪

【出處】出自《靈樞.本輸》: “陰中之太陰,腎也,其原屋於太溪。”

【取穴】在足內側,內踝後方,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。處正坐或仰臥位,于內踝後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間,與內踝間平齊處取穴。

1、功效:

《郭長青等-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》:滋陰益腎,培土生金。

《楊甲三等-針灸腧穴學》:滋腎陰,退虛熱,壯元陽,理胞宮,強腰膝。

《互聯網》《百度百科》:清熱生氣。

《百度百科》:滋陰益腎,壯陽強腰。

《大紀元》:益腎氣,補腎精,強腎臟,有清虛熱,調經血之功。

《醫砭-經穴庫》:益腎,降火。

2、主治:

《醫砭-經穴庫》:

古典:

默默嗜臥,溺黃,少腹熱,腹脹,心痛,喘息,嘔吐,咳逆,胸脅支滿,唾血,口中熱,唾如膠,消渴,霍亂,泄出不知,寒厥,足熱,牙痛,遺精,遺尿,尿有餘瀝,月經不調,帶下,股內濕陰癢生瘡,乳癰,鼻衄,足腫,足底痛。

現代:

慢性咽喉炎,眩暈,腎炎,尿路感染,失眠,神經衰弱,腎虛牙痛,中性視網膜脈絡膜炎,足底痛。

配穴:

咽中乾,口中熱唾如膠:少澤,太溪。

咽腫:中渚,太溪。

衄血不止:兌端,腦空,風門,太溪,隱白。

腿足紅腫:太溪,昆侖,申脈。

眩暈:完骨,太溪,太衝。

腎虛牙痛:下關,頰車,太溪。

失眠多夢:神門,三陰交,太溪。

《百科醫藥網》《太溪位置圖及其主治 –網站》:

泌尿生殖系疾病:陽萎,小便頻數,腎炎,膀胱炎,遺精,遺尿;

呼吸系系統疾病:氣喘,胸痛,喀血,肺氣腫,支氣管炎哮喘;

五官科系統疾病:頭痛,目眩,咽喉腫痛,齒痛,耳聾,慢性喉炎,口腔炎,耳鳴;

運動系統疾病:腰脊痛,下肢厥冷,內踝腫痛,下肢癱瘓,足跟痛,腰肌勞損;

其它:消渴,失眠,健忘,月經不調,心內膜炎,神經衰弱,乳腺炎,膈肌痙攣。

《百度百科》:腎臟病,牙痛,喉嚨腫痛,手腳冰冷,女性生理不順,關節炎,精力不濟,手腳無力,風濕痛等。

配穴:

配飛揚:治頭痛目眩;

配腎俞,志室:治遺精,陽萎,腎虛腰痛。

配少澤:有滋腎陰,清虛熱的作用。

配飛揚:有滋陰補腎的作用,主治頭痛目眩。

配腎俞,志室:有溫腎壯陽的作用。

3、現代常用於治療:

腎炎,膀胱炎,月經不調,遺精,遺尿,神經衰弱,牙痛,慢性喉炎,口腔炎,耳鳴,肺氣腫,支氣管炎,哮喘,乳腺炎,胸膜炎,下肢癱瘓,足跟痛,膈肌痙攣,便秘,腰肌勞損。

4、臨床應用:

江氏(1987)針刺,太溪,飛揚,京門等穴,治療尿路結石118例,太溪補法,飛揚,三陰交用瀉法,京門平補平瀉,每日一次    0次一療程,可配任何中藥治療.,癒72例,28例顯效

李氏(1990)取太溪、照海治喉痹35例。

陳氏(1985)治療足踝關節軟組織損傷,先針健側太溪,令其下地活動至痛減後繼針健側加電1次痛減,3診癒。

5、現代研究:

針刺太溪穴可改善肺呼吸功能。

針刺太溪,,列缺等穴可使腎泌尿功能增強,尿蛋白減少,高血壓下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