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 足太陽膀胱經-肝俞
七、足太陽膀胱經
8、肝俞
【出處】:
出自《靈樞.背腧》: “肝俞在九焦之間。”
【取穴】:
在背部,當第九椎棘突下旁開10.5寸處。
俯伏或俯臥位,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處取穴。
1)功效:
《醫砭+經穴庫》:疏肝利脅,清熱除濕,養血明目。
《中醫中藥秘方網》《中醫閱讀網》:散發肝臟之熱。
《互動百科》:肝臟的水濕風氣由此外輸膀胱經。
《醫學百科》:能疏肝利膽,理氣明目。
有清利肝膽,寧神明目,補血消瘀的作用。
2)主治:
《醫砭-經穴庫》:
古典:
肝脹,黃膽,肝風,脅痛,筋急痛,眩暈,癲疾,
肩頂痛,驚狂,鼻衄,吐血,咳嗽,胸痛,腹脹,
食不消化,目昏花不明,青盲昏翳,目淚出多眵,
內眥赤痛癢,積聚痞痛,癰疽,瘡癤。
現代:
病毒性肝炎,膽囊炎,胃病,眼病,肋間神經痛,
神經衰弱,月經不調,肝硬化。
配穴:
少腹脹:肝俞,胞俞。
青盲無所見:肝俞,商陽。
目昏花:肝俞,足三里。
胬肉攀睛:肝俞,少澤。
目不明:肝俞,命門。
急性傳染性肝炎:翳明,肝俞,中封。
肝硬化:肝俞,脾俞`,期門,督俞,血海,陽陵泉,三陰交。
膽石痛:肝俞,膽俞,腕骨,陽陵泉。
閉經:肝俞,氣海,三陰交。
《台灣Wiki》:黃膽,脅痛,背脊痛,目赤,目視不明,夜盲,吐血, 鼻衄,眩暈,癲狂病。
《中醫中藥秘方網》:胃腸病,胸痛,腹痛,肝病,老人斑,皮膚粗糙,失眠等。
《A+醫學百科》:黃膽,脅痛,胃痛,吐血,衄血,眩暈,目赤痛,青光眼,癲癇,背脊痛,急慢性肝炎,膽囊炎,神經衰弱,肋間神經痛。
3)現代常用於治療:
急慢性肝炎,膽石症,膽囊炎,眼瞼下垂,結膜炎,
青光眼,夜盲症,視網膜炎,偏頭痛,淋巴結結核,
慢性胃 炎,胃擴張,胃痙攣,胃出血,腸出血,
神經衰弱,月經不調,黃疸,精神病。
4)臨床應用:
傅氏(1994)以肝俞,足三里為主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44例,黃疸期配合陽陵泉,內關,黃疸消退後取脾俞,腎俞,三陰交,每次針一側,5個療程後正常
吳氏(1985)治療復發性麥粒腫12例,取患側或雙側肝俞。
樂氏(1989)直刺肝俞,脾俞治療眼瞼下垂52例,顯效2例。
5)現代研究:
針刺肝俞對肝血流量明顯減少,對血液成分也有影響,可使血小板減少。
紫癜和脾性全血細胞減少病人症狀好轉。
針刺肝俞可使腸功能正常化,使胃液總酸度和自由酸多趨向正常化。
針刺肝俞對血糖有調節作用。對免疫功能也有影響。
針刺足三里,肝俞,脾俞能引起垂体-腎上腺素系統功能增強,腎上腺重量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