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瘡:燕口瘡、口糜

 
口瘡:燕口瘡、口糜
 
 
定義:
 
口瘡是嬰兒時期常見的口腔疾患,以口頰、舌邊、上腭、齒齦等處發生潰瘍為特徵。
 
《素問‧至真要大論》已有「火氣內發,上為口糜」。
 
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‧唇口病論》說:風毒濕熱,隨其虛處所著,搏於血氣,則生瘡瘍……若發於脣裏,
 
連兩頰生瘡者,名曰口瘡;若發於口吻兩角生瘡者,名曰「燕口」。
 
指出因其發病部位不同,有口瘡與燕口瘡之別,但都可因感受風毒濕熱之邪而致。
 
 
一、燕口瘡:發於口唇兩側。
 
二、口糜:滿口糜爛、色紅作痛。
 
 
 
原因:
 
《諸病源候論‧口瘡候》:小兒口瘡,由血氣盛,兼將養過溫,心有客熱熏上焦,令口生瘡也。
 
小兒稟賦虛弱,或久患熱病,或久瀉不止,脾腎虛損,陰液虧耗,以致水不制火,虛火上炎。
 
 
 
辨證論治:
 
臨床上有實證和虛證的區別。
 
小兒口瘡在臨床上以實證為多,虛證則較為少見。
 
一、實證:潰瘍周圍鮮紅,疼痛較甚,口臭流涎,甚或發熱、口渴、小便短赤,大便乾結。
 
二、虛證:潰瘍較少,周圍淡紅或淡白,疼痛較輕,兼見神疲、顴紅、口乾。
 
 
 
一、脾胃積熱
 
辨證分類:脾胃積熱。
 
全身症狀:口腔潰瘍較多,或滿口糜爛、周圍紅赤,疼痛拒食,煩躁多啼,口臭涎多,小便短黃,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大便乾結,或發熱面赤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 
論治方法:清熱解毒、通腑瀉火。
 
建議方劑:涼膈散。
 
補充說明:若大便不實者,亦可選用清熱瀉脾散,以清脾胃之積熱。外治宜用涼心散搽於患處。
 
 
二、心火上炎
 
辨證分類:心火上炎。
 
全身症狀:舌上糜爛或潰瘍,色紅疼痛,飲食困難,心煩不安,口乾欲飲,小便短赤,舌紅尖赤,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苔薄黃,脈細數。
 
論治方法:清心泄熱。
 
建議方劑:瀉心導赤湯。
 
 
三、虛火上浮
 
辨證分類:虛火上浮。
 
全身症狀:口舌潰瘍或糜爛,稀散色淡,不甚疼痛,口流清涎,神疲顴紅,口乾不渴,舌淡紅苔少,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脈細數。
 
論治方法:滋陰降火。
 
建議方劑:六味地黃丸。
 
補充說明:若吐瀉之後,脾腎大虛,無根之火上浮而見口舌生瘡,神疲面白,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可用理中湯+肉桂以溫補脾腎,引火歸元。也可用生附子一個,切焙為末,醋和作餅,貼於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側足心,以引火歸元。